生物处理工艺按生物生长状态,分为活性污泥法、生物膜法。
(1)、活性污泥工艺中生物以菌胶团的形式悬浮于水中,通过曝气混合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。活性污泥工艺按其运行方式分为:普通曝气池、氧化沟、SBR、A/O、A/A/O等,主要应用于大型的污水处理厂。除SBR工艺外,均需设置污泥回流泵,设备较多,养殖场污水处理设备,所以SBR工艺在中、小型污水处理工程中也有应用,但SBR工艺设计负荷较小,一般为0.1kgBOD5/m3?d,占地面积较大,由于滗水需要,水池深度较大,同时自动控制设备较多,一旦设备故障或运行参数发生变化,必须对整个运行程序进行调整。另外,小型污水处理采用活性污泥工艺,污水处理设备,容易发生污泥膨胀引起污泥流失,使处理池内的污泥浓度得不到保证,从而影响处理效果。
(2)、生物膜法在处理池内设置填料,作为生物的载体,使大量生物附着生长,同时污水中又有一定浓度的悬浮生物。按其运行方式分为:生物接触氧化法、生物滤池、生物转盘等。生物滤池和生物转盘一般使用于水量较小、进水浓度较低的污水处理,由于其生物浓度较低,设计负荷较小,占地面积较大,抗冲击负荷性能较差,目前使用的已较少。
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通过配以生物填料,具有处理负荷高、耐冲击负荷、不产生污泥膨胀,设施体积小、污泥产生量少、运行稳定可靠、管理方便等优点,该方法广泛应用于**污(废)水的处理工程,尤其适用于中小型地埋式污水处理站。所选用的填料安装简单、维修更换方便、不易堵塞、重量轻、比表面积大于300m2/m3,使用寿命可达十年以上。
由上述生物处理法的技术比较,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其它生物法无法比拟的优特点,因此我方结合A/O法具有脱氮除磷效率高,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处理**物负荷高的特点,将两者优势结合起来,在O级生化池中设有生物填料,选用A/O生化法作为本工程的生物处理工艺。
物理化学方法:
在造纸废水的深度处理中,物理化学法具有治理快、处理效果好等优点,一般采用的方法包括:深度氧化法、絮凝沉淀法、膜分离法、吸附法等。
1、深度氧化法
深度氧化法(AdvancedOxidationProcesses简称AOPs),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处理难降解**污染物的新技术。在氧化剂、电、声、光辐照、催化剂等作用下产生氧化能力较强(其电位2.80V,仅次于氟的2.87V的[-OH]再通过[-OH]与**化合物间的加成、取代、电子转移、断键、开环等作用,使废水中难降解的大分子**物氧化降解成低毒或无害的小分子物质,甚至直接分解成为CO:和H:O,食品厂污水处理设备,达到无害化的目的。
该技术具有反应速度快、处理效率高、对有毒污染物破坏彻底、**次污染、适用范围广、易操作等优点,并被广泛应用于有毒难降解的工业废水如制药、精细化工、印染等**废水的处理中,已经逐渐成为难降解废水处理研究的热点。
根据产生自由基的方式和反应条件的不同,可将其分为Fenton氧化法、**临界水氧化法、光催化氧化法、超声氧化法、电催化氧化法、臭氧氧化法和湿式氧化法等。
2、絮凝沉淀法
絮凝沉淀法是由絮凝剂形成的聚合产物,通过一系列作用,对水中悬浮、胶状的大分子质量污染物去除的方法。对于制浆造纸废水的三级处理,此法已有广泛应用。在合适运行条件下,生活污水处理设备,用絮凝-电浮选连续处理造纸废水,废水的CODcr可从1416mg/L降至48.9mg/L。
3、膜分离法
膜分离法是用一种特殊的半透膜将溶质和溶剂分隔开,使一侧溶液中的某种溶质透过膜或者溶剂渗透出来,从而达到分离溶剂的目的。
采用传统的两相厌氧工艺(BS)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系统(MBS)处理造纸黑液配置废水,结果表明,系统COD去除率可以达到73.1,**BS系统(48.6%),且在厌氧污泥活性及运行稳定性方面优于BS系统;在COD负荷为6kg-(m3-d)-1时MBS酸化率为20.1%,酸化水平为7.5%,略优于BS系统(分别为7.0%和5.0%)。